‘十三五’期間,全市努力實現5萬左右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到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35%以上…日前,《陽江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印發,提出要通過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生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等措施,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限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這是自去年底以來我市進一步放寬落戶政策。2016年12月30日,《陽江市公安局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細則》印發實施,截至今年11月30日,超過2.4萬名各類人員通過審核成功落戶陽江。此次戶籍改革旨在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探索農戶“三權”自愿有償退出機制
根據《辦法》,我市將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根據各地農業轉移人口數量規模、流動變化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本差異等情況,安排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
為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我市將在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編制和修訂時,充分考慮進城落戶人口數量和流向,合理安排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各縣(市、區)將按照方便進城落戶人口生產生活的要求,統籌考慮各類各業建設用地供應,優先保障住房特別是落戶人口的保障房,以及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設施建設用地。同時,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工作,有效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保障進城落戶人口用地需求。
在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方面,除積極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政策外,我市將建立健全規范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并將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和基礎設施領域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融資。
《辦法》提出,我市將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三權”維護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退出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支持和引導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內部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三權”權益。
進城落戶農民享有同等城鎮住房保障
《辦法》提出,我市將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落實進城落戶農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等政策,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
住房保障方面,我市將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并舉的辦法,通過市場提供房源、政府發放租賃補貼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進城落戶農民承租市場住房。擴大住房公積金繳存面,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覆蓋范圍,鼓勵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繳存,支持繳存人異地使用公積金。
同時,進城落戶農民可按規定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推動符合條件的進城落戶農民參加珠海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規定享有養老保險待遇,確保進城落戶農民與珠海城鎮居民同等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權利。
為確保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受教育與城鎮居民同城同待遇,《辦法》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在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上及時處理,為進城落戶居民子女轉學升學提供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結合陽江實際,不斷擴大公共服務范圍并提高服務標準,縮小居住證持有人與戶籍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來源陽江新聞網

編輯:泓瑋